冬天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河水早就凍上了厚厚的冰,但是海水卻依然波濤滾滾。這是為什么呢?
2021-12-15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小鼠研究發現,鍛煉能提高那些或對大腦具有保護作用的抗炎因子水平。
2021-12-15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光子學》雜志撰文指出,他們開發出世界上第一臺光學示波器——一種能夠測量光電場的儀器。該設備能將光振蕩轉換為電信號,就像醫院監視器將患者的心跳轉換為電振蕩一樣。這款先進的新設備有望提升光纖通信的效率。
2021-12-15
豬體節數量性狀是豬遺傳育種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2021-12-15
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彭勃課題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課題組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袁逖飛課題組,利用活細胞成像、嚴謹譜系追蹤和藥理學等多種手段對NeuroD1介導的小膠質細胞—神經元重編程現象進行了系統性探索。
2021-12-14
這個超大型研究模型讓研究人員能在幾十種改變行為的不同干預措施之間進行比較,因為所有這些干預措施都由一個獨立科研團隊進行設計。
2021-12-14
抗生素耐藥性是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個普遍挑戰,迫切需要探索像這樣的新方法來幫助人體免疫系統對抗感染。
2021-12-14
生命起源時的第一個化學反應是如何開始的?它們的能量來源是什么?
2021-12-14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撰文稱,他們利用超級計算機,預測了一種由六個夸克組成的奇異粒子的存在。
2021-12-14
“嫦娥五號”采集的首批月球樣品,能為我們揭示月球的哪些奧秘?
2021-12-14
與同類技術相比,其優勢在于環保、簡單和低成本。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環境化學工程》雜志上。
2021-12-14
宇航員在太空“出差”時可能會面臨眼部問題——航天神經眼綜合征(SANS),這種疾病的特點是眼球漸進性扁平,出現視神經腫脹和視力障礙。
2021-12-13
今天我們推出對科普中國智庫指導委員會委員高福院士的采訪,講述高端科普智庫建設如何服務于突發事件應對處理。
2021-12-13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制出一種新式鈉硫電池,解決了同類電池普遍面臨的枝晶等問題,使電池壽命更長——歷經300次充放電仍然性能穩定。
2021-12-11
日前,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在線舉辦,論壇匯聚全國各領域專家學者、院士代表,聚焦科普智庫服務科學決策的內容、方式方法和路徑等進行交流研討,為推動科普高質量發展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
2021-12-11
日前,科普中國智庫論壇暨第二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在線舉辦。 論壇高端對話環節邀請來自各行業的專家,就新形勢下如何激活科普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展開深入探討。
2021-12-11
9日下午,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開展的中國空間站首個太空科教品牌——“天宮課堂”地面主課堂活動在中國科技館成功舉辦。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
2021-12-11
12月10日,在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成立40周年之際,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年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向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正式發出“科創筑夢”科普行動倡議書。
2021-12-11
12月10日,在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建會40周年之際,2021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年會在京舉辦。